好词好句网

朝花夕拾名言警句有哪些人生启示值得细品?

关于童年、回忆与成长

这类句子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、对纯真童年的追忆,以及成长过程中的复杂情感。

朝花夕拾名言警句有哪些人生启示值得细品?-图1

“我有一时,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:菱角、罗汉豆、茭白、香瓜,凡这些,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;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。”

  • 出处:《小引》
  • 解读:这是全书开篇的点睛之笔,故乡的食物,不仅仅是味蕾的记忆,更是情感的寄托和思乡的根源,它们是“蛊惑”,是诱惑,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纽带,深刻表达了游子对故土的眷恋之情。

“仁厚黑暗的地母啊,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!”

  • 出处:《阿长与<山海经>》
  • 解读:这是鲁迅对保姆长妈妈的深切悼念,长妈妈虽然有很多缺点,但她淳朴、善良,并给了童年鲁迅珍贵的关爱,这句话将长妈妈比作回归“仁厚黑暗的地母”怀抱,充满了温情与敬意,是全书情感最真挚、最柔软的句子之一。

“却 my 不起,因为那时太所谓‘正人君子’的们,看来,似乎以为是落拓不得志的文学的浪人。”

  • 出处:《范爱农》
  • 解读:这句话看似在解释自己与范爱农的交往,实则是对当时社会“正人君子”之流的辛辣讽刺,他们自诩道德高尚,实则充满偏见和势利,将真正的有识之士视为“落拓不得志的文学的浪人”,这体现了鲁迅对虚伪社会的深刻洞察和不妥协的态度。

关于批判与反思

鲁迅先生在回忆中,始终没有忘记批判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社会,以及对旧文化、旧制度的反思。

“即使人死了,魂灵也要做皇帝,或者便连魂灵也没有。”

  • 出处:《二十四孝图》
  • 解读:这是对封建孝道“愚孝”的尖锐批判,鲁迅以“老莱娱亲”和“郭巨埋儿”等故事为例,指出这些所谓的“孝道”是反人性的,是对儿童天性的摧残,这句话揭示了旧礼教吃人的本质,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反抗精神。

“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,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,更健康,更聪明高尚,——更幸福;就是超越了自己,超越了过去,超越便须改变,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,应该改变,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’,当然是曲说,是退婴的病根。”

  • 出处:《二十四孝图》
  • 解读:鲁迅借批判“二十四孝”,提出了自己进步的家庭观和教育观,他认为真正的“孝”不是盲目遵从父辈,而是要“超越”他们,让下一代变得更好,这是一种充满革新精神的思想,是对保守、停滞的传统观念的有力挑战。

“中国是弱国,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的,分数在六十分以上,便不是自己的了……”

  • 出处:《藤野先生》
  • 解读:这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,因“匿名信事件”和“幻灯片事件”所发出的沉痛呐喊,这句话不仅是对日本学生无知的愤慨,更是对当时中国积贫积弱、国民备受歧视的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,它激发了鲁迅“弃医从文”的决心,也揭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道理。

关于师友、情感与人性

《朝花夕拾》中也记录了鲁迅与几位重要人物的关系,从中可以窥见他人性的光辉与时代的悲凉。

“他的性格,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,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人所知道。”

  • 出处:《藤野先生》
  • 解读:这是对藤野先生最高的评价,藤野先生没有显赫的地位和名声,但他治学严谨、为人正直、毫无民族偏见,真诚地关心和帮助一个来自弱国的学生,鲁迅称其性格“伟大”,正是对他这种超越国界和种族的朴素人性和师德的崇高礼赞。

“夜间独坐在会馆里,十分悲凉,又疑心这消息并不确,但无端又觉得这是极其可靠的,虽然并无证据,一点法子都没有,只做了四首诗,后来又在一首《旧事重提》——也就是《朝花夕拾》的《范爱农》——的诗尾附记四句,至今还一目了然。”

  • 出处:《范爱农》
  • 解读:这段文字记录了鲁迅得知好友范爱农溺水身亡后的悲痛心情,它没有华丽的辞藻,只是平实地叙述了“无端”的悲凉和“无从”的无奈,却将失去挚友的巨大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,这体现了鲁迅情感中深沉、真挚的一面。

关于写作、人生与时代

“带露折花,色香自然要好得多,但是我不能够,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,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,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,或者,他日仰看流云时,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。”

  • 出处:《小引》
  • 解读:这是鲁迅对自己写作状态的清醒认知,他承认,记忆(朝花)是零散、模糊的,并非可以随时采撷的“带露鲜花”,写作的过程,是将芜杂的记忆进行提炼和再创造的过程,这需要时间和沉淀,这句话充满了谦逊和对文学创作的敬畏之心,也暗示了《朝花夕拾》的创作初衷——并非单纯的怀旧,而是对过往的重新审视与思考。

《朝花夕拾》的名言警句,并非孤立存在的格言,而是从具体的叙事和情感中自然流淌出来的思想结晶,它们或温情脉脉,或锋芒毕露,共同构成了鲁迅先生复杂而深刻的精神世界,阅读这些句子,最好的方式是回归原文,感受它们所处的语境,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鲁迅先生那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的伟大情怀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