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身立德,清廉为本
这类名言强调清廉是个人品德修养的根本,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基石。

-
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
- 出处: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
- 释义:富贵不能使他迷惑,贫贱不能使他动摇,威武不能使他屈服,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大丈夫,这是对个人气节和操守的最高要求。
-
“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”
- 出处:诸葛亮《诫子书》
- 释义:内心宁静可以修养身心,生活节俭可以培养高尚的品德,清廉与节俭密不可分,节俭是清廉的体现。
-
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
- 出处:《论语·子路》
- 释义:当管理者自身品行端正时,即使不下命令,百姓也会跟着行动;如果自身品行不端,即使下了命令,百姓也不会服从,强调了领导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。
-
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
- 出处:《论语·学而》
- 释义: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: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竭力?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?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了?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是保持清廉的重要方法。
为官之本,清正廉洁
这类名言直接面向为官者,指出清廉是官员必须恪守的职业操守和政治生命。
-
“廉者,政之本也。”
- 出处:《晏子春秋·内篇问下》
- 释义:廉洁,是为政的根本,这句话言简意赅,点明了清廉对于政治的基石作用。
-
“公生明,廉生威。”
- 出处:(明)年富《官箴》
- 释义:公正才能产生明断,廉洁才能树立威信,这是古代官署中常见的箴言,告诫官员只有公正无私、清正廉洁,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敬畏。
-
“清风两袖朝天去,不带江南一寸棉。”
- 出处:(明)况钟
- 释义:我两袖清风地回到朝廷,不带江南的一寸棉布(作为礼物),这是明代清官况钟赴任或离任时所说,表达了不贪不占、廉洁奉公的决心。
-
“一丝一粒,我之名节;一厘一毫,民之脂膏,宽一分,民受赐不止一分;取一文,我为人不值一钱。”
- 出处:(清)张伯行《禁止馈送檄》
- 释义:即使是微小的东西,也关系到我的名节;哪怕是微小的钱财,也是百姓的血汗,对百姓宽松一分,他们得到的恩惠就不止一分;如果索取一文不义之财,我的人格就不值一钱了,这是清代清官张伯行为杜绝送礼而写的檄文,字字铿锵,发人深省。
以史为鉴,警钟长鸣
这类名言通过历史教训,告诫后人贪腐的危害,劝诫人们保持清廉。
-
“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”
- 出处:(唐)李商隐《咏史》
- 释义:纵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,成功是由于勤俭,衰败是由于奢侈,这是对国家兴衰规律的高度概括,奢靡是腐败的开端。
-
“贪一点,占一点,点点滴滴是深渊;留份白,留份清,清清白白在人间。”
- 出处:(民间谚语)
- 释义:这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廉政格言,生动地说明了贪污腐败是从小处开始的,最终会堕入深渊;只有保持清白,才能坦荡做人。
-
“不要人夸颜色好,只留清气满乾坤。”
- 出处:(元)王冕《墨梅》
- 释义:我不需要别人夸赞我的颜色好看,只愿留下清新的香气充盈天地之间,诗人以梅自喻,表达了对内在品格(清廉)的追求,而非外在的浮华。
传承发扬,时代新声
这类名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结合了时代精神,赋予“崇清尚廉”新的内涵。
-
“当官之法,惟有三事:曰清、曰慎、曰勤。”
- 出处:(南宋)吕本中《官箴》
- 释义:做官的原则,只有三条:清廉、谨慎、勤勉,这三者是优秀官员的基本素养,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-
“常修为政之德,常思贪欲之害,常怀律己之心。”
- 出处: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全会上的讲话(化用传统思想)
- 释义:这是对现代领导干部的告诫,要求他们不断加强道德修养,时刻警惕贪欲的危害,并经常用纪律来约束自己,是对古代廉政思想的现代升华。
-
“清正廉洁作表率,务实担当为民生。”
- 出处:(当代对党员干部的要求)
- 释义:这句话将“崇清尚廉”与“务实担当”结合起来,强调清廉不仅是个人品德,更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,体现了新时代的政绩观。
希望这些名言能对您有所启发,崇清尚廉,不仅是历史的回响,更是我们每个人应当恪守的人生信条。
